这项“餐桌革命”开始啦,“筷”来接力!

发布于:2020-05-28

在中国,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相聚时,“围桌共食”已司空见惯。传统认为“合餐制”能促进交流、升华感情、拉近距离。一盘菜你夹一下,我夹一下,甚至还有些人边吃边吸允着筷子,接着又伸向餐盘……


共餐制.JPG

合餐制.JPEG


殊不知,在你来我往寒暄热闹间,“混用碗筷、近距离合餐,为病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说,除了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幽门螺杆菌、甲肝和戊肝的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在合餐过程中传染。


配图1.jpg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餐的饮食习惯弊端更显突出。而分餐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诸多问题,比如避免营养摄入不均衡,减少食物浪费等,更为重要的是分餐制能有效阻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每个人用公共餐具夹取食物,直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唾液接触,从而降低唾液传播疾病的概率。有研究显示,分餐制能使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


分餐制.JPG


尽管对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的好处国内已形成共识,但在真正实施推广时,传统习俗与人情面子往往成为梗阻,公筷制、分餐制甚至遭遇少数人强烈反对。 

 

“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鼓励分餐同样不能强制。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大家逐渐接受并养成分餐的好习惯。”民俗学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


公筷母勺.jpg


3月18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共同组织起草的《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中餐“三制”即“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从行业倡议提升到了标准化层次。


公筷公勺.jpeg


一、家庭分餐·文明就餐,需要慢慢来

“家庭分餐”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各地媒体都有“家庭分餐”的典型报道,不少地方也开始倡导“家庭分餐”的就餐方式。

  • 家庭就餐使用公筷母匙,养成良好的文明就餐习惯,引领餐饮“新风尚”。 

  • 疫情期间少出门,不聚餐,饭前饭后要洗手,鼓励隔座就餐、用餐尽量不交谈。

  • 不给其他人夹菜,吃自己碗里的食物。

  • 夹过生冷食物的筷子,不要用,冲洗后或再拿一双新的筷子。


家庭分餐.jpg


  • 每个家庭成员应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餐具,并在外形或颜色上易于辨别。

  • 在准备阶段,应事先将餐具洗净、消毒备用。凉菜应事先拌好,不要在饭桌上现吃现拌。汤盆、米饭盆中事先放好专门的公用餐具再端上桌。

  • 在就餐阶段,一方面要践行分餐,熟悉量化的食物,清楚家人的用食量,在购买和备餐时能按量分配,减少浪费。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或碗中;另一方面,每个人要自觉使用自己的餐具吃饭,使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 有孩子的家庭应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喂养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时,家长或监护人不可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家庭.jpeg

(专人专筷不混用,宝宝餐食勿轻尝)

二、餐馆就餐·公筷公勺,“筷”乐用餐

  • 餐馆就餐时,提倡主动要求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中配备公筷公勺,并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区分。


外出就餐.jpg

公筷.png


  • 公筷应放在筷架上,不应放在个人使用的碗碟上。尤其在吃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现场熟制的菜品时,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

  • 分餐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个人一双公筷一双私筷,另一种是每份菜盘边摆上公筷或公勺。汤盆里要放上公勺,喝汤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汤碗里,舀汤时不要让公勺触碰到自己的碗筷,使用完后还原公勺。

三、途中饮食·忌暴饮暴食,勤洗手护健康

  • 在公交、地铁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以防范可能出现的疾病感染。


无饮食.jpg


  • 旅客乘坐超过8小时的长途航班时,应减少进食和饮水次数,缩短进食和饮水的时间。

  • 首选能量密度高、大小恰好能一次性放进口中的独立包装颗粒状、块状食品,如巧克力、糖果、坚果等。饮品可以选择含葡萄糖和矿物质元素的饮料,如运动饮料等。此外,在进餐、饮水前后务必做好手部清洁。

四、食物打包·光盘不浪费,打包要分类

  • 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时,也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落实“光盘行动”。

  • 蔬菜放置时间久,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大增加;凉拌菜一般在上桌前已经在常温下放置了一段时间,经食用又会受到口腔细菌的污染,尤其是生鱼片、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若打包后处理不当,食之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围边菜”一般以蔬菜、水果加工成花边或装饰品,大多与鱼、肉等混放,故仅供欣赏,不宜食用。


光盘行动_副本.jpg


  • 食物打包也有正确姿势。打包剩菜应使用清洁的餐具;打包应分门别类,做到荤与素、干与湿、鱼与肉分开盛装,冷与热分开;打包剩菜可“合并同类项”,食材应尽可能类同,色味相差较大的菜式不能混合,以尽量保存菜品原有风味。


分类打包.jpeg


  • 打包后的食物应尽快放进冰箱冷藏室,熟食不要等凉透再放入冰箱冷藏。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不隔餐为宜,最好不超过5-6个小时。从冰箱取出的打包剩菜,确认感官无异常后,应将大块食物改刀成小块,再次烧熟煮透后食用。


游玩不扎堆、自觉排队、爱护环境、使用公筷公勺……在各有关部门以及景区、游客的共同努力下,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了儋州旅游的新风尚。


微信图片_20200525130325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5251303253_副本.jpg

(天已晴,请带上好心情,向石花水洞出发)


在游览美景的同时,来一份地道的农家簸箕餐,品尝景区和八一农场的农家鸡、鸭、鹅、石花鱼,以及儋州地区的跑海蛋、灌香肠等天然绿色食材。


“粽爱一生”、“荷荷睦睦”、“千蕉百态”套餐系列,新鲜的食材、丰富的菜品,再加上黎苗民族风味,让你从心底感受海南的独特魅力,吃得快乐、吃得尽兴!


簸箕餐1_副本.jpg

点这里,发现美食  →特色簸箕餐


石花水洞景区,落实不聚集用餐的要求,还积极响应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提供分餐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文明餐桌宣传,引导市民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并做好公筷公勺消毒以及分餐分羹。


在特色餐厅里,为每位游客配备公筷公勺,并有明显区分标识,引导大家文明用餐,让大家放心使用,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公筷_副本.jpg

(石花水洞特色餐厅·公筷)


除了使用公筷公勺,洞主提醒大家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文明就餐知礼仪。


文明就餐.png


  • 就餐时不要大声喧哗,因为人在大声讲话时,唾液呈喷射状,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染病菌。

  • 不乱碰他人的餐具,更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或在合餐的菜盘中翻来翻去。

  • 不要在餐桌上打嗝、咳嗽等,打喷嚏时要用手肘遮挡,并及时洗手,避免污染公共就餐环境;患有传染病的人群要自觉与他人分餐。


拒绝野味.png


  • 此外,践行绿色理念,拒绝野生动物上餐桌。2020年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野生动物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存储器”和“放大器”。

五、残渣处理·分置处理,有序丢

无论在何处就餐,进餐时产生食物残渣是不可避免的。食物残渣应置于专用的骨碟或垃圾桶内,避免直接放于桌上或与食物混放。

垃圾分类.JPG

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餐桌弃物集盛器、带垃圾桶餐桌等商品。无单独器具时,用完的牛奶盒等也可以化身为餐桌垃圾桶,用以分置不同的食物垃圾。



守护餐桌上的文明,不仅需要宣传引导、制度规范和餐饮行业严格执行,还需要每个人认识到餐桌文明的重要性,了解卫生进食的规范,并在生活中践行,一起打好这场“舌尖上的防疫战”。



餐桌举止无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

今天,你公筷公勺了吗?


关注石花水洞公众号,了解最新资讯↓↓↓

qrcode_for_gh_5faa194216f3_1280.jpg